面塑,俗称“捏面人”。它以糯米面为主料,调成不同色彩,用手和简单工具,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。而今大多数都已经被橡皮泥所取代。据了解,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,但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。
北京新东方烹饪学校面塑大师田素寒
旧社会的面塑艺人“只为谋生故,含泪走四方”,挑担提盒,走乡串镇,做于街头,成于瞬间,深受群众喜爱,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,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。
如今,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,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。捏面艺人,根据所需随手取材,在手中几经捏、搓、揉、掀,用小竹刀灵巧的点、切、刻、划,塑成身、手、头,披上发饰和衣裳,顷刻之间,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。婀娜多姿、衣裙飘逸的美女、天真无邪的儿童,以及各种神话故事、戏剧、历史人物,将他们精致的放入玻璃框内,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。
“兔爷”是北京传统民间艺术的象征
在老北京,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都有拜兔爷的习惯。“八月十五月儿圆,兔儿爷家住月里面。兔儿爷,别婵娟,走向大地显灵仙。”这样的歌谣曾经回荡在北京的大街小巷。但此后,拜兔爷的习惯慢慢被人们所淡忘。
“兔爷”是北京传统民间艺术的象征,它是流传于民间故事中的保护神。兔首人身,披甲胄,插护背旗,脸贴金泥,身施彩绘,或坐或立,或捣杵或骑兽,竖着两只大耳朵。
北京新东方面塑大师的“兔爷”作品
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,面塑已经正式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,成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,走进了艺术的殿堂,而面塑也成了少有人会的一项绝活。在北京新东方烹饪学校,面塑大师田素寒正在传承并演绎着面塑的无限魅力。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把北京传统民间艺术的象征“兔爷”,作为节日的祝福送给全国人民。